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女生耽美>新评水浒说> 第15章 吴用出山第一策(下)苦难、立誓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章 吴用出山第一策(下)苦难、立誓(1 / 4)

秋老师:每次一读到这个章回,我都会从内心佩服施耐庵老先生那高超的文笔。一方面明线是写吴用招揽阮氏三兄弟,但是暗线才是施耐庵老先生想要描写的当时北宋最底层民众生存境遇的真实画面。

阮父阮母作为本地靠着水泊打鱼、生活,他们的强大生育能力是杠杠的,一共生了七个孩子,却只活下来三个。

艰难困苦的生活现状导致存活率还不到百分之五十!

明老师:也许是第一胎阮父母没经验,老大出生了不久就夭折了。

接下来老二在阮父母的精心的呵护下,活了下来,或许是纪念,或许是没读过书,所以就叫阮小二。但是接下来的许多年老三、老四也相继出世,这让阮父母既开心又发愁,实在是太苦了!果然没几年老三、老四又夭折了。

阮小二都八、九岁了,不知道底细的人还以为阮小二是个独生子呢?阮父母那肯定不甘心,也很担心,所以接下来老五出世了,又是个男孩,就叫阮小五吧!

秋老师:对于阮小二来说,学练武艺,强身健体是必先选择。所以阮小二从小习武,刻苦训练,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也许是有天赋,还有自己的辛苦、努力得到了补偿,竟然连续突破,成为第三流高手。

阮小二对于自己的亲弟阮小五那也是很关心,尤其是他的身体是否健康?阮小二因为家里穷没上过学,是个不通文墨的人,但他很爱学习,所以知道“严师出高徒”,阮小二在小五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督促小五练武而且是严要求,就这样十多年的努力付出,也获得丰厚回报,武艺连续突破,也进入三流高手的行列,比起阮小二在同一个档次稍弱一点。

明老师:阮父母信奉的是多子多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所以老六、老七又出世了,家里还是贫穷,老六又夭折了,几年之后就连阮父也去世了。所以,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全压在阮小二的肩膀上,但此时阮小二武艺已练就,同时水战的本领更是远超众人。

尤其难得的是阮小二能在水面滞留一会儿,犹如在平地一般,所以被人称着“立地太岁”,这个可是绝活儿,他在与对手拼斗之时如虎添翼一般,所以是罕逢对手。

阮小二还纠集了本村的一些和他差不多的年轻人结伙抱团开始进入梁山湖泊打渔,收获颇丰。

阮小二个人声望在石碣村逐渐升起,但阮小二走得是低调发展的路子,一直不显山露水,有时也做点私商隐盗的生意。

另一方面阮小二对小七开始督促练武,他可不知道,这阮小七跟自己和小五虽然是一奶同胞兄弟,但却是阎罗转世、魔君下凡历劫的,从小就力大无穷,比其他同年龄的男孩强太多。

秋老师:阮小二每次见到阮小七那个稚嫩的企求面容,脑海中的会浮现父亲临终托付的乞求面容,他们是多么的相同,溺爱七弟之心就像决堤的洪水一样:不想练就不练、暂且休息一下,就跑得没影了!那是三天打鱼,五天晒网。

但阮小七的天赋在身,几乎不费多大努力,就能连续突破也成三流顶级高手。

阮小五对于大哥这种有差别的对待很不满,但他又对小七也无可奈何,因为就算自己再怎么努力训练,都还是打不过小七。

这真是见了鬼了!

阮小五想摆脱阮小二目前的掌控,他想直接向吴用表达自己的愿意,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他们的谈判结果。

万一谈不拢怎么办?

所以,他想直接跟吴用谈,所以他不在赌场,而在这里守着独木桥边的原因。

明老师:一个阮氏三兄弟的姓名就能表现出当时北宋皇朝底层民众的生存状况,还能这样面面俱到地演绎出来,这在所有古典文学巨著也是绝无仅有的唯一;

另一方面,本章回也是在本书中、或甚至包括所有古典名著中、对话最多的章节之一,但是就算这么多的对话,却浑然天成一般的流淌出来,看似平常,却步步玄机、环环相扣、没有一句是空话、废话,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施耐庵老先生的文笔是太精彩了!对于人物的心性刻画的太准确!把握的太到位了!

秋老师:施耐庵老先生通过三兄弟的名字就能表现了北宋太平世界中底层民众一直是生存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现状,阮家父母和阮家的七个孩子按照有正当职业“打渔”为生存的家庭,都仍然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事实,充分地将北宋文人统治下的太平世界美好漂亮的外衣剥离开来,所暴露出他们残酷的现实和残暴的统治现状。

以小见大,那些雇佣、租赁土地的佃户—他们的生存环境肯定还不如阮氏家庭,人口的生存比例可能更低!

明老师:有了这样的对比,我们大家才能深深体会到:

自己生活在当今—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下的中国是多么的幸福!

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是多么伟大!

我们的中国是多么可爱!值不值得我们去衷心的拥护和热爱?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