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女生耽美>新评水浒说> 第2章 史太公、王进、魯达、朱武相继出力改造“史进〞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章 史太公、王进、魯达、朱武相继出力改造“史进〞(1 / 4)

秋老师:九纹龙史进是第一个出场,年龄十八、九岁,一大早就开始练武艺,青春活力四射,好一个前途光明、有理想、有抱负、肯吃苦、明事理的青年小伙。他曾经说:

“我是一个清白好汉,如何肯把父母遗体来玷污,你劝我落草,再也休题。”

在经过短短一年多之后,他却一步步心甘情愿上了少华山,做了落草的土匪头领。

他的改造过程,真正体现了教育和正确人生路上引导的重要性。

第一:史太公的错误。史太公年近五旬,老来得子过度溺爱史进,却没有一个正确方法。请武学高人教武艺,请高手匠人与他刺了一身花绣。

郭威:后周开国皇帝,纹了一只雀儿。

史太公“望子成龙”请高手给儿子史进纹了九条龙,是否是满满的期待?

明老师:每次看到这里时,我的脑海中就会联想到被逼上梁山的另一位好汉:

“美髯公朱仝”

一是史进是青春小鲜肉、朱仝年纪大一点是明星脸,颜值都好, 二是两人的家庭都很富有,

三是两人的武艺都很高。

唯一不同但又最关键的差异是:

朱仝家有妻小,进鄆城县做捕快,用钱疏通已是都头,后又升任节级一职,让雷横都头都羡慕不已。

秋老师:史太公做为正常的父爱,又在县里做里正,一旦儿子武艺学好(王进离开)就应该立即介绍儿子到华阴县去做捕快。

史进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大环境是正面(捕快代表官府势力)引导下逐渐建立,在抓查办案的工作环境引导对一个人的成长尤其重要。

史太公也要张罗媒婆提亲,一旦成了家,有媳妇的约束,男人的心思就稳定了。

很遗憾,这倆件父亲必须给儿子考虑并及时实施的大事都被史太公给缺位了。

等到半年后,史太公去世时,竟然没有只字片语提及,好像史进不是他的儿子。

这么一个好的富二代,妙龄男,就没有媒婆上门提亲的吗?

明老师:第二:史太公“怠慢”了王进教头。

史进的第一个师父是打虎将李忠也是有真本事的教头。

史进那时还小,年轻任性,当李忠把自己的本事倾囊相授之后,开口告辞而去,史进当时年纪轻轻,还是不太懂事,所以没有开口挽留,史太公也就没有了挽留的意思,李忠不可能食言,也就只好不情愿地离开,又开始了他的漂泊人生。

但当史进接下来练的时候,当初师父讲的一些理论性的功法史进都有些模糊了,没记住,有遗漏。

史进肯定是后悔了,自己不应该放走李忠老师。

史进只能求父亲另找师父,但是随后找了来的多位师父刚上任可能会带来一些新招式,但一练下来,史进发现还不如第一位师父,史进心中就出现一种逆反心理:

“就李忠师父武艺好,但好可惜被我放弃,好后悔啊。”

后来七、八个所谓师父都是来骗钱骗財的,都没有真本事。

秋老师:史进一见到王进才会有先和王进比一比,看我怎么揍你,现在的骗子太多了。

但一接手就败了,史进知道了王进的厉害,是有真本事的大高手,是一流高手中的巅峰境界,打翻了史进,却没有任何伤害,从这一点来看比他的父亲王升还要强,王升要教育高俅一下,却把高俅打伤了,双方还结下仇怨。而史进却是心悦诚服地拜师父了。

王进教了半年多,教完之后王进还是开口要告辞。

这个时候史太公这个角色的态度太重要了,但史太公对史进请了七、八个师父的经历早已习以为常,以为还可以和以前几个师父一样的对待。

谁也想不到史太公半年不到就去世了,史进一下竟成了一个无人约束的无业青年。

和朱仝的差距一下子拉大了。而王进的想法是:

“你对我好,有诚意把我留在史家庄,就不存在“坑”史进。”

你们现在对王进没有这方面的想法,放我离开那就可能“坑”了史进:

所有的问题的关键还是史太公没有把诚意做到位,这史家庄有三、四百家都姓史,好大的一个史家庄,这半年多了,难道就没有一个合适的女人介绍给王进,那怕是招女婿上门也能留下来,

“在此虽好,只是不了”有道是“名不正,言不顺。”这是王进的内心“独白”!

史太公也不是史家庄的庄主或史家的族长,只是县里的里正。

明老师:讲王进,就要先讲这本书的反面“书胆”高俅。

在京城周边大宋朝建立了八大军营拱卫,合计守备兵将八十万“禁军”编制。

高俅长辈出身宣武军营,到高俅这辈承袭的仅是个武职,也就是小兵编制,没有官职的“泼落户”,比先时曾学使棒,被曾任都军教头王升一棒打翻,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