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历史军事>汉末:一梦七十载> 第22章 授业解惑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章 授业解惑(1 / 2)

不愧是文人雅士,这焚香抚琴。

照着读自然是没问题,有学习基础。也不算埋没了我这神童的名声。

蔡邕对待学习态度很严格。

但除了学习以外,蔡邕个人对我还是很好的。

蔡邕府上自然是有不少学究过来一起讨论文学。蔡邕也是直接带到书房,为此我也得到了不少夸赞。

这时候蔡邕真是满面红光,得意二字在脸上是清清楚楚,嘴上却不停的说我词句不通,磕磕绊绊不熟。

每日下午,我还是照常去皇甫嵩府上学习兵法韬略,皇甫嵩却一直没有讲兵法。而是和我讲先秦战将,以及高祖皇帝时期的故事。每天一个故事,然后就是带着我做几套动作。

我这两位老师每次在我提出问题时,总会举例解释。

蔡邕总是喜欢先讲道理,然后展开补充其中内容。

皇甫嵩则是喜欢先讲故事,然后在讲解其中道理。

对于我来说这些事情自然是不难理解,只是时代的认知不同,总会有些偏差。所以每次发问,会让蔡邕有些不满。

这个时代的教育就是灌输思想。也就是我说什么你听着,听不懂我可以给你讲,但你不能问为什么。

蔡邕总是很忙的样子,除了每日清晨检查昨日的功课外,其余时间都是让蔡琰来带我。

蔡琰此时毕竟还是少女,主要是心软,只要蔡邕不在的时候,蔡琰总是对我“放水”。

见我坐久了便会让我起身活动,我在一边读书,蔡琰便在一旁抚琴。我原本是听不懂的,只是蔡琰那优雅的动作,配合着悠长的琴声,让我心情平静。

蔡琰抚琴的时候,画面很美。

主要是蔡邕不在的时候,蔡琰也不会打断我听她弹奏,有些时候学习累,听着蔡琰的琴声,我趴在桌子上就睡着了。

这时候,蔡琰也不会叫醒我,为此还被蔡邕抓到过,害的蔡琰被蔡邕骂,而我少不了一顿板子。

不是蔡琰不严厉,而是我学习很快,所以蔡琰对我总是比较宽容。久而久之我与蔡琰的关系越来越好,私下里我都叫她姐姐。

半年时间转瞬即逝,到了年底。

蔡邕便打算对我进行测试。

蔡邕问:“何为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讲仁、义、礼、智、圣。仁爱是核心是对伦理道德的标准。所以逸逸逸逸逸,芸芸芸芸芸。”

蔡邕在一旁闭目点头,看来是对我的作答很是满意。

什么春秋,礼记。都是弘扬儒家思想,对于那种思想治国更好,各家有各家的好处。一直到后世还有人对这个问题争吵,所以我可不妄加点评。

半年时间,皇甫嵩没有传授任何战阵,战法。而是每一日讲一场战争故事。然后从故事中讲双方的不足,哪一方为何会败,哪一方的优势与劣势。

公元183年冬,经过了又一年的大旱,迎来了最冷的一个冬天,洛阳也被大雪覆盖。

街上的行人明显变少了很多,而我每日还继续求学。

我也知道,推动乱世的黄巾革命马上就要到来。

连年天灾人祸,让民间哀声怨道。

大汉朝廷的不作为也让黄巾人员发展迅速。

张角在民间有着大贤良师的称号,在民间治病救人。

岁旦前夕,我依次拜访两位老师。

皇甫嵩处。

皇甫嵩总算是拿出了兵法典籍。

没错,就是孙武兵法。

皇甫嵩仿佛变了一个人,特别严肃。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皓儿,学习兵法不同于诗曲,凡用兵者,皆掌握他人性命,乃国家根基大事,你定要切记。”

“是。”

“为师不会讲学。所以每日便说与故事。这书中道理还需你自己领悟。”

“近日为师便将此典籍送与皓儿,日后要常翻阅。”

“谨遵老师教诲。”

明年开春就要爆发黄巾起义了,我总在想是不是可以利用师生关系,去战场观战。

毕竟在影视剧中,还有游戏中那种万人攻城,总会让人热血沸腾。

有机会亲眼所见,血液里仿佛有东西按耐不住了。

蔡邕处。

我在蔡邕府上见到最多的人就是孔融,就是那个让梨的孔融。

孔融每次来,都会特地跑到书房。瞧瞧我这小神童。但是二人对话一般都是回避一旁,只有讨论文学时,才在书房。

其实近些年来,一直都是孔融帮助蔡邕。

我也是见到了蔡邕的另一个弟子,也就是我师兄阮瑀。通音律,晓诗文。算是蔡邕的得意门生,还是啥建安七子之一。

我这师兄见了我也不忘提起我那句成名句。“了却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